作为新西兰本土的电影作品,《第九区》凝聚的是代表这个国家的最高的电影智慧,为影片担任了制片人的彼得·杰克逊(PeterJackson)表示,这部影片对于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杰克逊说:“其实最初的时候,我们是打算制作根据电玩游戏改编而成的《光晕》(Halo)来着,虽然继2005年的《金刚》(KingKong)之后,我已经做好了打算,决定好下一部导演作品是《可爱的骨头》(The LovelyBones),但我一直以来都是原版《光晕》的狂热玩家,所以我始终在和我的制片搭档菲利帕·鲍恩斯(PhilippaBoyens)探讨将其改编成电影的可能性,同时也在为它寻找一个新导演……突然有一天,鲍恩斯打电话给我,同时她还送过来一盘DVD,里面全部都是尼尔·布洛姆坎普(NeillBlomkamp)制作的短片集,还有一些商业广告--我马上决定和鲍恩斯一起会见布洛姆坎普,我们都非常地喜欢他,而且他也为《光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和鲍恩斯都倾向于让他为这部影片做导演。可是就在我们共同合作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这部影片却意外被迫中断,由于事出突然,我们甚至还没有完成它的剧本呢。我们彻底没有了预算来源,当然,这与包括布洛姆坎普在内的任何人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电影公司的策略突然转变了方向而已。但是这个时候,布洛姆坎普与我们找来的设计团队,已经完成了《光晕》大部分的设计工作,而且他拿出来的成果,也让我们感到异常地震惊,于是我和鲍恩斯合计了一下,即使《光晕》被搁浅下来,但并不能阻止我们和布洛姆坎普合作的决心,于是我们决定走出改编的领域,干脆制作一部原创电影,预算可以相对小一些,这样我们就能够脱离开电影公司的控制,拥有更大的创作空间,于是《第九区》就这么诞生了。正好早些时候,布洛姆坎普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了一部名叫《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Alive in Joburg)的短片,而它也就成了《第九区》的创作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