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主 演】马修·莫迪恩 Matthew Modine .....Private Joker
亚当·鲍德温 Adam Baldwin .....Animal Mother
文森特·诺费奥 Vincent D'Onofrio .....Private Gomer Pyle
R·李·艾尔米 R. Lee Ermey .....Gunnery Sergeant Hartman (as Lee Ermey)
Dorian Harewood .....Eightball
【简 介】
越战期间,加入海军陆战队的一群年轻人被剃了光头,并分配寝位,负责训练他们的上校时常羞辱他们,还给他们取难听的外号,“傻瓜比尔"由于是胖子,动作老是出错,因此成为最经常被上校修理的人。班长“小丑"耐心照顾他。但傻瓜比尔再次的失误,令上校愤怒地惩罚全队,伙伴们终于忍无可忍,将傻瓜比尔痛揍了一顿。之后,傻瓜比尔开始对枪自言自语,他发挥了射击的才华,连上校也赞赏他终于可以成为伟大的“杀人机器",就在出发前往越战战场的那晚,傻瓜比尔在他的 M14装满“全金属外壳子弹",一枪打死上校,然后自己也含枪自杀。
选择编入新闻组的小丑,被长官派去前线采访,小丑看见年轻的士兵们已经麻木,在越共尸体旁饮酒、一面笑一面在直升机上扫射逃走的村民。他随众巡视,误入未扫荡的地区,大家遭到狙击手埋伏,牺牲了好几位同伴后,他们终于确定狙击手藏身的建筑物,小丑落单时忽然发现狙击手,对方原来是个非常年轻的少女!随他而来的摄影员开枪救了他,少女在地上痛苦的挣扎,一名士兵要大家离开,任那少女在此地腐朽。在少女的“杀了我"的哀求中,小丑终于拿起,扣下扳机……
一句话评论:
In Vietnam The Wind Doesn't Blow It Sucks
Vietnam can kill me, but it can't make me care
Acclaimed by critics as the best war movie ever made
Born to Kill
幕后制作:
影片根据古斯塔夫·哈斯福特小说《短期服役》改编,是库布里克继《光荣之路》之后拍摄的又一部反战影片,也是继《越战猎鹿人》、《现代启示录》、《野战排》之后的又一描写越战的杰作。它通过新兵训练的过程刻画了非理性的杀人狂热如何摧残人的心灵,是一部内容和技巧俱佳的战争片。影片的前半段,是以群像的角度塑造出一群年轻人如何在魔鬼教官的训练下,失去人性而成为杀人的机器;后半段则是主人公“小丑”在战争中逐渐恢复的人性。影片跨越了从参军到杀人,一个普通士兵在战争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历程。曾被某些影评人誉为“有史以来最佳的越战电影”。
这部影片纪实风格强烈,反战意识坚定,讽刺抨击不遗余力,而且矛头直接指向战争本身和战争意识。库布里克不单单是在审判越南战争的罪行,而是把所有战争和战争意识推上审判席。影片中的越南和越南战争,只不过是便于观众接受和思考的一个实例而已,对于每一场战争和每一个士兵来说,这部影片都有它的普遍性。这种带有终极思考的命题方式,是库布里克中后期作品的明显标志。这也是一名不满足于肤浅表述表层问题的艺术家的追求,它必将引领电影向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发展,使之具有全人类的历史价值。
在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影片《光荣之路》中,军官米罗曾有这样一句台词:“军队需要纪律,而保证纪律的唯一方法是时不时地杀人。”。这也可以作为《全金属外壳》批判的主题:在军队、在战争中,无人性可言。同情、怜悯都要在战争中,训练中统统丢掉。作为战士,你就是一颗子弹,一颗“全金属外壳”的子弹。军队的作用就是培养杀手,然后为各种目的而去卖命。
与很多纪实风格描述越战的影片相比,这部《全金属外壳》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心理纪实”的风格。本片使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除了横移,最显著的就是推拉镜头,既有作为机械运动的摄影机推拉,也有作为光学运动的变焦推拉。可以说,无论横移、推拉、变焦推拉,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已毫不新鲜。然而斯坦利·库布里克把这些早已不新鲜的运动手段,成功的运用到影片中去,并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