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波拉特
◎片 名 Borat
◎年 代 2006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
◎IMDB评分 7.7/10 (54,065 votes)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视频尺寸 800 x 432
◎文件大小 2CD 2 x 49 x 15MB
◎片 长 84 Min
◎导 演 拉里·查尔斯 Larry Charles
◎主 演 帕米拉·安得森 Pamela Anderson .... Herself
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 Borat Sagdiyev
肯尼斯·达维迪安 Ken Davitian .... Azamat Bagatov
Daniel Castro .... Locust
Rakefet Abergel .... Bikini Lady (uncredited)
◎简 介
《波拉特》讲述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哈萨克斯坦主持人的搞笑经历。波拉特是哈萨克斯坦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为了考察西方国家的媒体发展水平,他来到了美国。在美国这个高度现代化国家,波拉特是个迷醉在美人乳沟里找不着北的乡巴佬,他在海滩上和星光大道上闹了一屁股笑话,并且还忘记了家乡父老正眼巴巴地盼着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电影主角萨莎·拜伦·科恩是美国国内相当受欢迎的脱口秀主持人,他以口无遮拦、讽刺幽默而著称,这部影片也充满了他特有的搞笑风格。
幕后:
【一个虚构的人物所经历的真人真事】
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是HBO著名的脱口秀节目“Da Ali G Show”的主持人及创始人,而影片中的主角“波拉特”,就是他在这档节目中创造的一个虚构的人物--不同的是,“波拉特”有身份有背景还有国籍,至于长相嘛,看看科恩就知道了……鉴于“Da Ali G Show”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连带着波拉特这个名字也在英国家喻户晓,萨莎·拜伦·科恩运用自己异常古怪的幽默感,赋予波拉特各种蹩脚的性格,其实是对反犹太主义、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最尖锐的讽刺和反思。
科恩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令“Da Ali G Show”节目是如此地与众不同,并帮助他两次捧得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的奖杯。如今,不仅仅是英国,“Da Ali G Show”开始遍布世界各地,而波拉特也随之走出英国,被更多的人所崇拜、所喜爱,就连伊丽莎白女王,也是他最忠实的粉丝。
今年的暑期档力作《塔拉迪加之夜:瑞奇鲍比的民谣》(Talladega Nights: The Ballad of Ricky Bobby)受到评论界的称赞的同时,也让主演之一萨莎·拜伦·科恩在大银幕上的表演能力受到了初步的肯定,再加上《波拉特》如此奇特的拍摄形式和故事风格,已经有人预计其很可能会成为今年的“年度最佳喜剧”。当然,影片还未上映就有如此好评,与这里的梦幻组合是分不开的:萨莎·拜伦·科恩不但是主演,还是编剧兼制片人,他在脱口秀中的喜剧功底已经人尽皆知;与科恩联手的另一位制片人的名号在喜剧界也是响当当,杰·罗奇(Jay Roach),《王牌大贱谍》和《拜见岳父大人1&2》的导演。
虽然影片还没制作的时候,萨莎·拜伦·科恩和杰·罗奇就商量着一定要制作一部推陈出新的另类喜剧,然而他们谁也没料到影片最终会以这种形式封镜,以杰·罗奇的话来说,简直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乐不死你,也要吓死你。
影片在表现形式上虽然看起来很像新闻纪实,却绝非纪录片。而且,这里没有可以遵循的完整剧本,萨莎·拜伦·科恩只是搭出一个故事的框架,然后随机拍摄……简单的解释就是:将一个虚构的人物放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周围的人也都是真实的,没有场景没有道具,除了主角之外,其他人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已经被收在了镜头里,有点像电视节目中的偷拍环节。
就像波拉特在片头说的那样:“首先,我是一名专业的电视新闻主持人,其次才是哈萨克最成功的人,当然,我以前也落魄过。1年以前,哈萨克的信息局将我送到美国去做调查,因为我们想和你们一样……这没有什么不好,毕竟美国有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比如说丽莎·明尼利(Liza Minnelli)和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而且还是一个民主与性共存的地方--这两个我都喜欢。”总之,从拍摄影片的那一刻起,萨莎·拜伦·科恩就是波拉特,一个从哈萨克来美国考查的主持人,他会做只有波拉特才会做的事,说只有波拉特才会说的话。现实和娱乐并存且相互交织,虽然听起来有点乱七八糟,却是第一次有人以这种方式拍摄影片。
【这就是美国】
波拉特出生在哈萨克的一个小村庄里,即使是成名之后,他依然居住在这里,不舍得离开……波拉克临去美国之前,村子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送别仪式,然后,在他那肥胖的制片人阿扎马特的陪伴下,开始了美国之旅。也许阿扎马特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他却是哈萨克传媒界的惟一制片人。刚出发的时候,就处处透露出波拉克和阿扎马特的鲜明对比:身材的差异暂且忽略不计,波拉特穿着时髦且坐的头等舱,而阿扎马特却一身邋遢地待在货舱里,与行李、动物和犹太人为伍。
然而,这并不意味会省下多少钱,毕竟波拉特这次美国之旅的计划,可是哈萨克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相当于5000美元呢……就这还是哈萨克信息局砸锅卖铁凑出来的。与杰·罗奇很像,导演拉里·查尔斯(Larry Charles)也是“Da Ali G Show”的铁杆粉丝,在他看来,科恩的节目里,除了智慧和张力,还有不多见的勇气。不过,在两人开会研究影片的时候,查尔斯时常会产生某种感觉,好像自己面对的是两个人--科恩和波拉特,这多多少少会让他感到不安:“拍摄影片的时候没有做任何刻意的安排,就和纪录片一样,所有的故事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虽然未做安排,拍出来的效果却奇好。”另外,这部影片的制作流程也是非常规的,由萨莎·拜伦·科恩牵头的八人小组,用货车拉着设备就开始了拍摄工作,足迹随着波拉特遍布华盛顿特区、维吉尼亚、密西西比州、德州、路易斯安那、加州、俄克拉荷马州、阿拉巴马以及罗马尼亚。
波拉特的第一站是纽约,在那里,他将第一次乘地铁、第一次坐电梯、第一次进入男女平等的社区。然而,一场突发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他不得不离开纽约去加州……萨莎·拜伦·科恩与其他工作人员本意也是要在纽约多待一段时日的,可是他们那非常规的拍摄方法引起了纽约警察的注意,被当成以拍电影做幌子的恐怖分子,并多次被请去警局“做客”,最终,警察“劝说”他们离开了纽约。
在地点的选择上,也是非常自由的,能够吸引萨莎·拜伦·科恩的,一般都是官方所强制执行的各种不同法律。到了华盛顿,波拉特参加了一场同性恋**-- 只穿泳裤。不过让科恩印象最为深刻的事件,却是发生在美国南部:在一场大型的牛仔表演过程中,波拉特用美国国歌的曲调高唱哈萨克国歌,结果激怒了现场所有的观众……拍摄出来的效果异常醒目,可是科恩和他的摄制小组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表演结束之后,一群愤怒的牛仔骑着马将运送器材的卡车团团围住,几个小时都不肯散去,差点引发流血事件。同样在南部,波拉特这一次要努力地展示美国的购物艺术,最令他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人会花那么多钱去买旧东西--古董。在一家小古董店里,波拉特笨手笨脚,打坏了价值数百美元的商品。
影片虽然记录的大多是波拉特在美国的见闻,但故事却结束在它开始的地方--波拉特在哈萨克的家乡。这一部分,萨莎·拜伦·科恩选择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近郊的一个吉普赛小村庄完成,虽然这里的工作方式和条件都不能与大城市同日而语,但好在过程还算令人愉快。工作结束后,为了感谢村民的亲切和配合,萨莎·拜伦·科恩和摄制组特别为地方的学校捐赠了电脑、书包、食品以及书等生活必需品。
花絮:
·影片问世后引起各方争议,据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已经对影片提出了批评,波拉特所表现出来的种族主义和男权思想也饱受各方抨击。然而,波拉特本人却在此间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光荣的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实际上为我的影片感到非常自豪,为宣传这部影片,他最近甚至和乔治·布什举行了会晤。”波拉特对美国妇女权利的评论,可以看出他的男权思想十分严重:“我在美国看到很多令人惊讶的事情,举例说,美国的妇女是可以开车的,这真是疯狂。在我们国家,允许女人开车,就和允许猴子驾驶飞机一样滑稽。太危险了,不是吗?”
·影片原计划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但由于与萨莎·拜伦·科恩在拍摄上存在分歧,利普斯放弃了这个计划。
·萨莎·拜伦·科恩在片中所穿的西装,在整个拍摄期间也没有洗过一次。
·萨莎·拜伦·科恩为了塑造波拉特这个角色,特意将头发和小胡子留成了片中的造型。
·波拉特这个角色的原型是一位俄国医生,萨莎·拜伦·科恩称这位医生虽然并非有意如此,却非常有趣,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喋喋不休。
·波拉特是萨莎·拜伦·科恩在脱口秀节目“Da Ali G Show”中创造的一个虚构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