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天堂·龙网
标题:
[06-24] [韩国最新战争悬疑][RMVB/476MB][中文字幕]506哨所 (G.P.506)
[打印本页]
作者:
xdlxt
时间:
2008-6-24 06:35
标题:
[06-24] [韩国最新战争悬疑][RMVB/476MB][中文字幕]506哨所 (G.P.506)
[RMVB/476MB]506哨所 (G.P.506)
【影片名稱】: 506哨所 (G.P.506)
【影片格式】: RMVB
【檔案大小】:476MB
【影片字幕】: 繁中
【做種期限】: 5個種子出現 或 3天(自torrent檔發佈起,30k bytes/Sec 全天候做種3天)
[剧情介绍]
暴雨之夜,位于禁止任何人出入的非武装地带内的一个前线警戒哨所(GP)中,21名队员中20人被杀害,一人昏迷。军方为了调查事件真相,派出21人的搜查队前去搜查。但道路被暴雨冲毁,搜查队被困在GP506内。
搜查队中的卢搜查官在军中赫赫有名。将军亲自来到卢搜查官妻子的葬礼上,命令他带队前去调查,特地嘱咐他从被杀害的尸体中找出GP长。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的GP长是参谋总长之子,这一情况让韩国防部空前紧张起来。卢搜查官被要求翌日凌晨6时前结束搜查。
但出现了新的情况,尸体只有19具,有一人活了下来!可是此人没有留下丝毫痕迹。GP像迷宫一样,搜查过程中,在发电室里意外发现了活着的GP长!不过他只要求回归本队,越来越多可疑的迹象出现……
[幕后花絮]
《R-POINT》导演孔秀昌的二度出击!
由孔秀昌导演执笔的《白色战争》、《Tell Me Something》探索了人类的原罪,是韩国风格悬疑片代表作。他的导演处女作《R-POINT》讲述了发生在1975年越战时越南丛林中的恐怖故事,堪称韩国悬疑恐怖片的里程碑。时隔4年他的第二部作品《GP506》问世,几年来孔导为这部电影做了充分准备,搜集的资料和记录可以装满一卡车,因此剧本结构相当严谨。影片拍摄历经10个月,投资65亿,并把任何人都想像不到的最前方哨所搬上银幕,《GP506》将会是继《R-POINT》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K2第一次在片中亮相!
以最前方警戒哨所GP为背景的电影里韩军使用的主要武器K2自然少不了,实际上,GP是韩军中个人武器配备最先进的部队。这部影片创下了全世界第一个把K2搬上银幕的记录。在韩国开先河决非易事,况且是用K2做道具,自然困难重重,拍摄过程中,全体职员们为管理好武器费心了心思,剧组还特意成立了K2管理部,由专人负责管理K2。
甜甜的杀气腾腾的道具!
在全队队员被杀害现场,有两位生存者,分别是姜上兵(GP长)和李英勋。为了使惨不忍睹的场面效果逼真,鲜红的血是最为宝贵的道具,拍摄这一恐怖场面的那天,特殊化妆小组、化妆小组、服装组、导演组都抓紧时间在炉子面前烤“血”。因为气温零下,血都很快就凝结成血块,因此,那天李英勋几乎霸占所有的取暖设备,这样他还冻得瑟瑟发抖。染料、色素、咖啡混合起来的血发出甜丝丝的香气,可是严寒中身体冻僵的痛苦一点也没因此减少。拍摄过后清理血迹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大冬天里已结成冰的染料血清特别难以清除。但是为了营造真情实感,剧组所有人虽辛苦都觉得很满足,恐怕没有比这更甜蜜又更具杀气的片场了。
GP506,在那里迷路
片中“GP506”比一个演员“演”得都好,那是一个“迷宫一样的空间,充满故事的地方”。为建造出这样一个地方,剧组的美术组和布景组耗费了不少心血,以至于建好的GP506在拍摄中让演员和工作人员晕头转向。制作人员面对迷宫不知道该从何拍起,于是拍摄之前让大家先熟练地形,但尽管如此,拍摄过程中还是常有演员和工作人员在哨所中迷路的事发生。全景监控屏幕就设在与拍摄地方最近的地方,尽量方便演员们和工作人员,但是每天都有人无可奈何地迷路,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GP是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进出的迷宫,影片无疑成功地表现出了这一点…
敬礼!GP506接到退役命令
军事题材的影片果然与众不同,不仅演员,连剧组的工作人员也和其他剧组不同,所有人都身着军装或国防色服装,远远望去俨然是在搞冬季训练的韩军。不仅如此,《GP506》的总指挥官孔秀昌导演要求所有人在接受指示时要向军人一样回答“是,明白”,也许正是因为军事氛围浓郁,《GP506》的片场比任何一部影片的片场都要有秩序井然。剧组全体成员都在发挥着“不行也要行”的军人精神,寒冷的冬天里打开降雨机,水落下来,人一会儿就冻成了冰,若非军人精神也无法完成这种拍摄。杀青那天,演员和工作人员们都长出一口气,“终于可以退伍啦!”他们毫不掩饰“退伍”的喜悦,孔秀昌导演也兴奋地向比其他影片辛苦得多的所有剧组成员致谢。
作者:
skywalker1
时间:
2008-6-24 10:30
看起来不错,支持一下了。
欢迎光临 梦幻天堂·龙网 (https://321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